×
医学新知

产业观察丨面对新知图书市场特性,他们如何做

近年来,一些被业内人称为“新知”的图书越来越被市场和读者认可,百道新出版研究院近期发布的“百道好书榜2020年年榜”,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,其中新知类分榜单推荐了本年度最值得关注的TOP100好书。

这些书作为2020年新知图书市场的代表性作品,它们共同反映出新知图书市场的哪些重要特征?为什么这些书会特别获得媒体关注与口碑传播?新知好书的策划者与市场运作者如何去把握新知类图书的脉动,从而使此类图书的出版活动做到既叫好又叫座?为此,百道网对话2020年在新知图书市场具有影响力的7家出版机构。

新知好书,有这些特点

百道好书榜的新知类图书是关于自然科学的普及读物,是随着社会发展、读者需求的变迁,慢慢生发出这么一类书。百道好书榜2020年年榜新知类分榜单共有100本好书入选,它们共同反映出新知图书市场的哪些“新”特点?

人类标签最为突出

百道好书榜2020年年榜新知类分榜单TOP100的入选书目涉及的内容标签中,人类的标签最为突出。

图1:百道好书榜2020年年榜新知类榜单内容标签TOP100云图

疫情之下,每个人都前所未有地更关心人类的命运,从历史和科学中求解,《疫苗竞赛: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》《人类大瘟疫: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》《张文宏说传染:补上这堂健康常识课》《血殇:埃博拉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》《致命流感:百年治疗史》《1918之疫:被流感改变的世界》《传染病: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》《医学的温度》不仅及时,而且是常备精品。

除了知识的呈现,它们在视角和表现形式上也颇具新意,有了更多的“温度”,有了对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某些问题的关注。这些优秀作品与各家出版社长期重视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密不可分。

跨学科交叉,注重启发思考

与传统科普读物相比,新知类图书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领域,多了跨学科的交融,而这一特点在入榜好书身上体现更加明显。不管是《永不停歇的时钟》《从猿性到人性: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》,还是《科学家的笔记本》《火器传奇:改变人类历史的枪与炮》等等,它们都突破了传统科普图书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对象的限定,将生理学、心理学、哲学、社会学、考古学、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也纳入视野,使读者得以从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对图书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。

此外,不同于以往知识类图书过于“一本正经”的教育性,它们更侧重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意识、逻辑思维能力和基于科学的价值观,甚至是审美能力。正如中信出版集团企业宣传经理张硕所言,“这是一个知识融通的时代,学科之间的融合日趋紧密,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。在知识范式发生转化的情况下,很多根本性问题有了新的解答思路。面对这种变化,社会大众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结构体系。而我们出版新知图书,就是希望帮助读者建立新的常识或通识,以应对变化的世界。”

兼具科学性和权威性

除了在内容、形式上更照顾到读者的需求,不少入榜的新知好书聚焦提炼前沿性话题,兼具科学性和权威性,作者或译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外的顶尖学者,极具话语权。

《张文宏说传染:补上这堂健康常识课》的作者张文宏率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蜚声海内外,站在了病原学研究国际竞争的前沿,疫情期间他更加体现了一个“硬核”医生的素养和担当;《植物私生活》作者邓兴旺,长期从事植物光形态建成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,入选全球高引用率科学家,是国际植物生物学界的领军学者。如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

贴近生活,可读性高

中国画报出版社社长于九涛说:“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特点是‘百姓日用而不自知',那些我们日常司空见惯,但是深究又不甚了了的领域,需要一个深度的知识推送,出版机构应该有意识去策划这一类的图书。”放眼入榜的新知好书,不少选题就是来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同时兼具文学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,更容易被读者接受。

水果、植物、虫子......平日见怪不怪,而入榜的《中国食物:水果史话》《森林纪:我的树你的国》《追随昆虫》等新知好书,却引领读者去发现更多精彩内容,去了解熟悉不为人知的植物、水果文化历史,感叹小昆虫亿万年来演化所得的生存智慧。

如何面向大众打造新知好书影响力?

多家出版机构在2020年新知好书市场中影响力突出,创作的图书既叫好又叫座。他们中,有的致力于自然与博物图书产品线的建设,十年有成;有的一直坚持“科技硬核,人文关怀”的出版理念,探索关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;有的被称为“科学家的出版社”,非常重视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原创科普图书......

上一篇:【微特稿·科技与新知】太空停留久 心脏或萎缩
下一篇:【微特稿·科技与新知】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未成年

Top